深夜,王力老师搜索文章素材(网上冲浪),又看了马思纯的新闻。据说马思纯患有抑郁症,身材也一度开始发胖走形。
正好前不久,#我国抑郁症就诊率不到20%#这条以5000多万的阅读量登上了微博热搜,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。
目前,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值得注意的是,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而增长。在青少年人群中,抑郁问题也不容小觑。而目前在我国,以及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,抑郁症的就诊率不到20%。
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什么是抑郁症,抑郁症跟肥胖又有什么关系,我们该如何防治肥胖和抑郁症呢?
抑郁症≠心情不好
在一些人看来,抑郁症无非是心情不好,多出去散散心,想开点就好啦,这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所面对的现实情况。
事实上,这种劝慰是没有任何作用的,因为抑郁症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心情不好,它是一种疾病。这种疾病不是散心、想开点就能好的,而是需要经过正规的治疗,才能得到康复的可能。
但是在中国人传统的眼光看抑郁症群体,还是认为这些人只是心情不好,或者说是矫情,这之中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异。
肥胖,容易被忽视的抑郁症病因
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,病因假说也有很多,如遗传、神经递质异常、神经可塑性、免疫炎症等等。这里一帆老师特别关注的,是肥胖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。
肥胖和抑郁症有多大的联系呢?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很多研究肥胖和抑郁症发病之间关系的课题,所得到的结果也并不一致,但是,不可否认的是,肥胖和抑郁症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有一篇学位论文特别有趣,研究者用高脂食物诱导小鼠成为肥胖小鼠后,与对照组正常饮食的相比,在体重明显增加的同时,用动物行为学实验中的强迫游泳实验、悬尾实验、社交实验等发现肥胖小鼠确实具有抑郁和焦虑表型。
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,是肥胖导致了抑郁,还是因为抑郁而导致肥胖,是不好区分的。
但是,无论怎样,过多的进食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确定的诱因。人们的情绪状态可影响其饮食行为,例如在部分抑郁症患者常通过进食高热量食物例如巧克力、坚果等缓解不良情绪,虽短期进食高热量食物可起减轻不良情绪的作用,但长期进食可导致患者肥胖、内分泌失调等躯体症状,而出现躯体不适后又反过来加重了抑郁症状,形成“抑郁-肥胖-抑郁”的恶性循环。而这一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突出。
近 30 年,全世界青少年肥胖率增长了4倍。中国大约有300万青少年罹患肥胖,主要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活动减少导致。研究发现,肥胖青少年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,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、自尊心和较高的身体不满意度。对比BMI正常的抑郁青少年,肥胖的抑郁患者人数是其3.5 倍,且BMI越高,发生抑郁的风险越高。
如何预防、控制肥胖和抑郁症?
关于肥胖和抑郁症的防控,可能是大家更为关心的话题。但是,肥胖和抑郁症,不是简单的涉及个人的问题,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。
控制肥胖和预防抑郁,需要政府、社会、家庭多方面的努力。
《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》中给出的建议有,强化政府责任,加强跨部门肥胖防控,从政府、社区、学校、社会环境方面做出措施,完善营养政策体系,加强营养人才的培养,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,调动家庭和个人参与体重管理的积极性,健康膳食,帮助青少年儿童形成平衡饮食和坚持锻炼的好习惯,完善食品管理政策,改善学校食物环境。
而防控肥胖的这些措施恰恰对预防抑郁症也有良好的效果。
所以,让我们大家一起管住嘴、迈开腿,大家一起向肥胖和抑郁说NO吧。
参考文献:
[1]王媺媞.高脂食物诱导肥胖小鼠抑郁焦虑表型评价及机制初探索[D].上海交通大学,2016.
[2]Fox CK,Gross AC,Rudser KD,et al. Depression,Anxiety,and Severity of Obesity in Adolescents:Is Emotional Eating the Link[J]. Clin Pediatr (Phila),2016,55(12):1120-1125.
[3]Rao WW,Zhang JW,Zong QQ,et al.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mainland China:A meta-analysi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ys[J]. J Affect Disord,2019,250:26-34.
[4]王友发,孙明晓,薛宏等.《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》解读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措施建议[J].中华预防医学杂志,2019,53(9):875-884.